上海復旦大學 內科學 INTERNAL MEDICINE OF Fu Dan University 簡體中文 普通話 DVD 課程校內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 內科學是一門古老而又不斷發展的學科,她的古老在於她的歷史源遠流長,內科學作為臨床醫學中的一門綜合學科涉及面廣,整體性強,是臨床醫學中各科的基礎,一直以來都是醫學專業的主修課程。從1936年建校後,臨床醫生就將自己的學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從可以考證的資料來看,中山醫院的林兆耆教授1952年編寫出版了《實用內科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內科綜合性參考書,再版多次,深受歡迎。1964年他又主編了《內科學》,是我國第一本內科系統的高等醫學院校教科書。 經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內科學這門課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基本確立了理論、示教和實習三個教學環節,90年代開始,理論和示教週學時比例為126/54,實習12週。02年前內科學課程由中山和華山臨床醫學院的內科學教研室組織實施,聘請在各個三級學科領域中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的醫生參加教學,並從開學初的試講制、集體備課制、教學質量評估、課程考試等形式保證教學質量。1988年我校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學生,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內科學教研室又重申了理論授課教師的要求,教授和副教授授課的比例必須達到80%以上,並提出了雙語教學的要求,在考試中也將英語的比例增加到30%。02年後隨著內科學系的成立,內科學這門課程由內科學系統一組織實施。 為了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從04年開始對2001級的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的內科學課程進行了改革,改變了原來二個學期上午上理論課,下午示教的形式,改為一學期集中上理論課,一學期學生進入病房開展床旁教學的形式。這種形式實施了三年,在教學反饋中深受學生的歡迎,100%的學生表示滿意,其中很滿意的也達86%。這一形式也受到了教學督導老師和帶教老師的好評,認為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與病人和醫生、護士交流的能力,總之,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幫助。 課程安排 七年制內科學課程在二個學期內完成: (一)第一學期為理論課,共計68學時,內容按系統分成十個部分: 1、緒論1學時 2、呼吸系統疾病11學時 3、心血管系統疾病12學時 4、消化系統疾病10學時 5、泌尿系統疾病8學時 6、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8學時 7、內分泌和代謝疾病8學時 8、風濕性疾病3學時 9、危重病醫學1學時 10、理化因素所致疾病2學時 每個系統講述各系統結構與功能特點、如何對該系統疾病進行診查、該系統疾病的防治原則以及診療進展,對各疾病結合發病機制加強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的闡述。 (二)第二學期為床旁教學,共計6週 1、上午學生分組在心血管、肺科、消化、血液、腎臟、內分泌科6個病房輪轉,每個病房1週,每位學生安排床位6張左右。具體安排:7:30~9:45:交班後隨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查房,10點起由專職人員進行床旁帶教(帶教內容見第5點),每週四次,另一天為科主任教學查房。 各病房床旁教學內容: 心內科:心衰/風心;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 呼吸科:呼衰/COPD;肺炎;肺結核/胸腔積液;肺癌; 消化科:肝硬化;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腸病/腹瀉原因待查;急性胰腺炎/腹痛待查; 腎臟科:腎病綜合症;IgA腎病及其他腎小球疾病;尿毒症及水電解質紊亂;SLE與狼瘡性腎炎 血液科:白血病;貧血;淋巴瘤;出血性疾病 內分泌科:糖尿病;甲亢;甲減或皮質醇增多症;中毒(由急診科負責)。 2、下午集中上課。 3個半天集中上大課(共48學時),2個半天安排示教(1天安排特殊檢查或操作,1天為病例討論)。 (1)上課內容: 緒論1學時 呼吸系統疾病9學時 心血管系統疾病8學時 消化系統疾病8學時 泌尿系統疾病2學時 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4學時 內分泌和代謝疾病6學時 風濕性疾病4學時 危重病醫學2學時 其他4學時 (2)特殊檢查與操作內容: 心內科:心電圖; 肺科:肺功能檢查/了解呼吸機的使用; 消化科:內鏡; 血液科:病理; 內分泌科:急診示教 腎病科: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