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本土論述與國際風格人文社會學系 蔣淑貞老師 台灣國立交通大學 DVD 只於電腦播放 台灣電影:本土論述與國際風格 本課程是由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提供。 本課程提供研究台灣電影的方法學,分別以文本(符號學方法研究)與論述(ErnestoLaclau、MichelFoucault、FredricJameson、JacquesLacan、汪暉)的理論,分析本土電影之敘事結構與歷史意識,並探討國際風格與在地文化經過重組後,所產生的論述衝突。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建立台灣電影史觀、學習文本分析與論述實踐,以及嫻熟「亞洲論述」。授課教師人文社會學系蔣淑貞老師 授課時數每週3小時 授課學分3學分 授課學年97學年度 授課對象適合大學部高年級選修 選課注意事項選修者應具備文學與電影的基本素養,並可聽懂台語片中的閩南語發音 第1週台灣電影研究途徑;台灣電影:本土論述與國際風格 第2週文本分析範例:台灣紀錄片中「家」的變遷 第3週台語片的論述研究《消逝的影像》第一章 第4週台語片的國際風格─以辛奇導演為例 第5週辛奇導演作品分析 第6週台語片的流行歌曲:意義與緣起 第7週台語片中的男女關係(浪蕩子美學) 第8週台語片的沒落與復興 第9週建康寫實片 第10週李行研究 第11週瓊瑤文藝愛情片 第12週胡金銓武俠片 第13-14週台灣「新電影」(侯孝賢) 第15-16週台灣「新電影」(楊德昌)